采血常见问题及处理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8-29

·选择什么样的血管采血? ·目前常用的、最好的肘部消毒方法是什么?
·采血时如何进行静脉穿剌? ·采血穿刺失败的原因及补救的方法有哪些?
·采血中血液凝固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有哪些? ·天冷时如何采血?
·输注保养液过剩的血液有什么不妥? ·为什么要控制采血的“量”?
·遇采血不顺而采的血少时可以输给患儿吗? ·采血针头堵塞应怎么办?
·如何防止因采血袋破漏而致血液报废? ·为什么脂肪血不能输注?
·脂肪血是怎样形成的? ·怎样防止脂肪血的产生?
·为什么采血时塑料采血袋在不停地摆动? ·电子采血称有什么功能?
·应用电子称如何计算全血的容量? ·如何计算每袋全血的重量?
·采血时血液流速会影响血液质量吗? ·血液流速与哪些因素有关?
·采血遇到血管细、流速慢时应怎么办? ·如何控制采血车内和采血间的菌落数?


·选择什么样的血管采血?

  (1)应选择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
  (2)最常选用的是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穿刺困难者再选用头静脉,或者对上述三条静脉比较,选择粗大弹性好的。

·目前常用的、最好的肘部消毒方法是什么?
  先用温水、肥皂清洗肘部,再用2%碘酒消毒,干后用75%酒精脱碘。

·采血时如何进行静脉穿剌?
  (1)先在穿剌部位上6.5~7厘米处扎止血带,松紧适宜。过松则达不到血管充盈的目的;过紧则造成深部动脉供血不足,血流变细,容易造成凝针。
  (2)消毒后,把靠针尾部的塑料管折叠(以防拨护针帽后空气进入),右手母、食、中三指持针柄部,左手拔去护针帽,再绷紧皮肤,针头斜面向上呈30°角,将针头迅速剌入静脉旁(或上)皮肤后再穿刺血管,见血液流入采血袋再顺着血流方向向前行进1厘米,然后固定针头位置。如果针头直接进入血管容易造成进针处血肿。
  (3)对静脉表浅者要呈10~20°角,静脉较深、皮肤厚者可适当放大角度。
  (4)遇到滑动不易穿刺的静脉,用左手拇指绷紧皮肤,用消毒后的食指压住可触到的静脉,右手持针进行穿剌。动作要熟练、准确,要避免反复穿剌,以免引起感染。
  (5)如果穿剌后献血员用力加压,血管充盈,但却见血流一段段流入采血袋,并有吱吱磨擦声,用手摸针柄后的采血管可以感觉到。这是针尖斜面贴在血管壁上,位置不正确,引起血流不畅,应立即抬高一点针柄。

·采血穿刺失败的原因及补救的方法有哪些?
  在采血过程中,偶而可遇到静脉穿刺失败,下面是失败的原因及其补救的方法:
  (1)静脉穿刺后,开始血流顺利,可过一会后,血流慢了甚至停流,献血员手变得苍白、冰凉。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止血带绑扎过紧,压迫动脉,影响动脉血流量,同时也阻止了静脉血的回流。此时应松开止血带,待献血员手臂颜色恢复正常后,再绑扎好止血带,血液就会顺利流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影响流速。可适当改变针头的角度和方向,或稍微改变穿剌肢体的位置,直至血流通畅为止。
  (3)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而使血流缓慢。判断是否出现这种问题,就是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隆起。如果是很缓慢的隆起,可能是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此时,继续向血管内进针少许即可。
  (4)针头脱出血管,局部出现隆起,造成血液停流。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拔出针头,更换采血器,另换部位进行穿刺。
  (5)穿刺针头穿透血管壁对侧,血液停流。局部可有或无隆起,但献血员有痛感。应当拔出针头,更换采血器,另行穿剌。
  (6)静脉穿刺失败,经过长时间的补救,血液仍不能顺利流出。可能是采血管或针头内有凝块。应另换针头或采血器,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7)血管痉挛影响血液流速。其原因是:反复穿剌刺伤血管周围神经和血管组织,引起交感神经(即缩血管神经)的兴奋,使静脉收缩而影响血液流速。这时,采血者可用按摩、热敷等方法,解除血管痉挛。如血液仍不流畅,应即拔针。
  (8)血管塌陷,影响血液流速。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穿刺的是肘正中部位较大静脉周围的小静脉(如副头静脉、岛头静脉等),引起血管塌陷。所以采血时应尽量选用肘正中部位较大的静脉(如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以避免血管塌陷。
  ②献血员精神过度紧张,也可引起血管塌陷。要热情向献血员讲解献血基本常识,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精神放松。
  ③止血带绑得距穿刺点过远,而引起血管塌陷(一般止血带距穿剌点处约6厘米)。应重新调整止血带的位置。
  ④血管内压力不够而引起血管塌陷。可以轻轻拍打血管上方皮肤,也可以捏起血管上方皮肤,这样,血液就可能畅通的流出。
  (9)有的献血员皮下脂肪少,静脉虽显露但弹性差,易滚动,穿剌针扎进去后,血管往往随着针尖移动,造成穿刺失败。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选用比较固定的肘正中静脉穿剌。穿刺时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消毒后,按住穿刺血管的上下方,再行穿剌;或穿刺针头直接以圈套角度从静脉的上方向下穿刺,这样较易成功。
  (10)有的献血员皮下脂肪厚,多数静脉不显露,往往反复穿剌,不见回血。这时,可用消毒过的食指,按血管解剖位置进行触摸,待摸清静脉走向后再行进针。进针角度应稍大,但不宜过深,过深易穿透对侧血管壁而导致失败。
  (11)若遇一条血管往上分为两条比较接近,而且清、粗、平、直、充盈的血管,就选择交叉点为进针点。这样,如果一侧静脉穿刺失败,可在常规消毒针颈及周围皮肤的情况下,将针颈退至原皮肤进针点,针尖不拔出皮肤,同时用无菌棉球压迫原静脉进针点。然后调整进针方向,向另一条静脉重新穿刺,将原静脉进针点用无菌棉球压好,直至采血结束。此法不必更换采血器材,献血员痛苦小,并减少血液污染机会。对47例临床追踪调查,无一例出现输血不畅及输血反应。

·采血中血液凝固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有哪些?
  在采血中,偶可遇到血流点滴或中断等现象,致使采血器具内的血液产生大小不等的凝块。此血若用于临床,不仅会造成血液输注困难,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在采血中造成血液凝固的原因常见于:
  (1)采血器导管内壁粗糙。
  (2)采血针头过细。
  (3)血液与保养液比例不当,或保养液内抗凝剂的含量不够。主要因素有:反复穿刺,采血针未正确剌入血管内,或剌入后位置未固定而滑出血管外;献血者手臂的位置不当;止血带的位置和压力不适宜;献血者的静脉不充盈;采血器导管折成锐角;摇摆器功能不正常。
  上述原因可导致血液未及时与抗凝剂接触而发生凝固,另外,采血者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也可引起血液凝固。
  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发生,在采血中应做到:
  (1)采血前仔细检查塑料袋内保养液是否足量、变质,采血器导管有无粘连、打折现象。
  (2)选好止血带的位置,最好在肘关节上6~7厘米,压力相当于血压计5~8千帕(40~60毫米汞柱)。
  (3)采血针头粗细得当。
  (4)对血管不充盈的献血者最好用热水冲洗,并热敷以保证血液循环良好。
  (5)选择正中静脉穿刺,穿刺后固定好针头。
  (6)摇摆器功能要保持正常,发现异常,及时维修。
  (7)血流不畅时,可重新扎系止血带,松紧要适度;若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或献血者手臂位置不当,可适当转动针头及调整手臂位置;若血管穿破或发现采血器内的血液已凝集,进行第二次穿刺。
  总之,为了杜绝和减少采血中血液凝固的发生,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无菌操作和“一针见血”的穿刺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要在采血中随时注意血流动向,避免凝、穿、滴、断情况的发生,保证血流通畅。这样,采血中的血液凝固是可以避免的。

·天冷时如何采血?
  天冷时血管收缩,表面看不清,不可急于采血。可让献血员进休息室充分休息,饮用热水,血管局部加热,拍打局部,使血管充盈,方可采血。

·输注保养液过剩的血液有什么不妥?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原因造成献血者采血量不足,以至供采200毫升的血袋只采了100毫升,甚至只采了50毫升。这样的血给病人输注后,有引起受血者低血钙的危险。因为目前通用的保养液抗凝机理是利用枸橼酸盐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可溶而不可电离的枸橼酸钙,使游离状态的钙转变成结合状态的钙而失去其生理功能,血液得以保持不凝状态。保养液过剩的血液输给病人后,过剩的枸橼酸盐就有可能与受血者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使受血者血中钙浓度降低。如果这种血输给儿童或将多袋这样的血输给一个病人,特别当病人本身血中钙离子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使其血清钙浓度更低,以至引起临床缺钙表现。因此,保养液过剩血的使用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为什么要控制采血的“量”?
  采血袋内抗凝剂的量,是根据所要采集的血的量来确定的,有一定的范围。采血过少时,抗凝剂就过剩,这样的血输入病人体内后,会使正常的凝血时间延缓而影响病人健康;而采血量过多时,抗凝剂的量相对就少了,这样的血容易出现血凝块,不能输注。因此,一定要按规定的范围,来控制采血的量。

·遇采血不顺而采的血少时可以输给患儿吗?
  有时采血不顺,用200毫升的采血袋只采出100毫升或150毫升左右的血。由于不够成年人常输的200毫升的量,为节约用血,有的血库就把这袋血分成几个50毫升,分头输给患儿,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患儿,特别是婴儿、新生儿,本身调节枸橼酸钠的能力比成年人弱,输枸橼酸钠含量正常的血,有时也会引起低血钙症、酸中毒、血液稀释和心搏出量减少等副作用,而采血量不够的血枸橼酸钠浓度更高,更易产生上述副作用。

·采血针头堵塞应怎么办?
  采血时,有时会遇到血液在针腔内形成凝块,造成堵塞。如果用力挤压将血块冲回献血者体内,以使血流畅通,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操作。因为血块一旦进入献血者体内,容易形成病理性栓塞,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所以一旦确定是针头堵塞,应立即拔针,更换另一套采血器材,避免造成献血者重要器官的堵塞。

·如何防止因采血袋破漏而致血液报废?
  在血源日趋紧缺的今天,不浪费一滴血是我们每一个输血工作者都应注意的问题。但有时由于采血袋难以观察的微渗,使采血后渗血而造成血液浪费,令人十分心疼。为解决这个问题,可将采血袋置于两层吸水板之间,用手压板壁,持续3~6秒,重复3次,检查纸板上有无水印。

·为什么脂肪血不能输注?
  脂肪血是临床输血及血液制品生产的禁忌,输注脂肪血可发生过敏、发热、脂肪栓塞等不良反应。用脂肪血分离蛋白及制品,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脂肪血是怎样形成的?
  当人们吃了含高脂的食物,如肥肉、蛋类、油条、花生等,进入血液形成乳糜微粒,使血浆呈浑浊状,严重的像米汤一样,这就是脂肪血,也叫乳糜血。

·怎样防止脂肪血的产生?
  献血者在献血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晨,要吃清淡的食物。采血者在采血前一定要问清此事,如果得知献血者前两顿吃了含高脂的食物,就应让其第二天再来献血,以免造成浪费。

·为什么采血时塑料采血袋在不停地摆动?
  当血液流出体外时,正常情况下2~8分钟就会凝固。为防止血凝,塑料采血袋内装有一定量的抗凝剂。在采血过程中,血液一直往塑料采血袋内流动,放置塑料采血袋的电子采血称上的称重托盘按一定角度、一定频率不停摇摆,使抗凝剂在整个采血过程中始终保持和血液迅速均匀混合,以达到不使血液凝固的目的。

·电子采血称有什么功能?
  电子采血称具有数字显示、声光报警,按一定角度(10°~15°)、一定频率(30~32次/分钟)自动摇摆;当采血到预定的重量时,能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来提示采血者。

·应用电子称如何计算全血的容量?
  由于电子称一般是以重量为单位,而采血的量,按规定却是以容量为单位。因此,存在着换算的问题。要把容量换算成重量,需要知道比重。全血的比重是:1.050~1.060,平均为1.055。比如,要采集200毫升全血,就应以200毫升乘以1.055克/毫升,等于211克。

·如何计算每袋全血的重量?
  根据《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规定:每袋全血的容量应为标示量的±5%。计算公式为:
           全血重量(克)-空袋重量(克/,含保养液)
  全血容量(毫升)=—————————————————————
               全血比重(克/毫升)
  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平均为1.055;抗凝剂的比重为1.02。比如:所用空袋重45克,抗凝剂为28毫升(乘比重1.02后等于28.56克,按标示量的±5%为:27.13~29.99克),采集200毫升全血后,应这样计算:
  200毫升全血袋重:
  200毫升×1.055克/毫升+45克+28.56克-20克=264.6克。
  低限为:180毫升×1.050克/毫升+45克+27.13克-20克=241.1克。
  高限为:200毫升×1.060克/毫升+45克+29.99克-20克=288.2克。
  即当空袋重45克、抗凝剂为28毫升时,采集200毫升全血后,这袋全血重量的合格范围是241.1~288.2克。

·采血时血液流速会影响血液质量吗?
  会。有关专家随机观察了100名献血员献血400毫升时的血流情况。结果是:血流时间(从穿刺针进入静脉内到拔出针头所需时间)在4分钟内采出的血液质量完好;时间大于4分钟,血液颜色很浅的占2%;时间大于6分钟,血液中凝血因子被消耗,不能制备血小板、鲜浆、冷沉淀的占5%;时间大于10分钟,血液中有大量纤维蛋白析出,若红细胞受到机械损伤,则有溶血现象,其血液不能输注。

·血液流速与哪些因素有关?
  (1)穿刺针头粗细。粗则流速快,细则流速慢。
  (2)穿刺针位置。针头斜面贴血管壁或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静脉内时血流就会慢。
  (3)止血带位置与压力。止血带压力不足或过高,造成表浅静脉不充盈或深部静脉回流受阻(正常压力应保持在40~60毫米汞柱),导致血流减慢或中止。
  (4)血管粗细。血管粗者,单位面积流出的血液就多,血流则快,反之流速较慢。
  (5)献血员的情绪。采血时献血员高度紧张时,造成血管收缩,静脉塌陷,血流就慢。
  (6)血液粘稠度。献血员献血前喝大量的水,在某一定时间内,血液中所含红细胞数及血浆蛋白相对少,血液粘滞性降低,血流就快。
  (7)血容量。多则快,少则慢。
  (8)献血时握拳动作。有力则快,反之慢。

·采血遇到血管细、流速慢时应怎么办?
  在采血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血管细、流速慢的问题。这时采出的血液容易形成纤维蛋白析出,或堵塞针腔;若进行第二次静脉穿刺不但影响血液质量,而且给献血员造成一定的痛苦。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嘱献血员用另一侧手抓住采血针上方约6厘米处的手臂,与采血侧的手同频率加压手臂,或由采血者帮助加压,1分钟20次左右,可使血流加快。经对照,加压后的血液流速比未加压时快2至3倍,从而能有效缩短采血时间,提高血液质量。

·如何控制采血车内和采血间的菌落数?
  自我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各地采血机构为方便献血员,像国外先进国家一样,纷纷把采血车开到街头,在车内采血。如果车内菌落数过高,就容易造成血液被细菌污染。特别是采血车要在街头停留一天,能否把采血车内菌落数控制在卫生部规定的室内采血间的标准之内,是保证临床安全用血的关键。为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山东省血液中心质控科和外采科的有关医务人员,试验了各种方法,终于把采血车的菌落数控制在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内,即使采血1天(消毒24小时)后测,仍保持菌落数远远低于国宝规定的标准。具体做法如何:
  采血间用“百灵广谱消毒液”消毒,也同样有效。自从采用开放式采血以来,好多消毒剂在刚消毒后,都可以使采血间的菌落数远远低于国宝规定的标准范围。但当献血员量多时,采血间的菌落数会随着献血员的增加而增多,几小时后就难以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自从用“百灵广谱消毒液”消毒后,即使在献血员很多的情况下,采血1天(消毒24小时)后检测菌落数,仍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返回
返回首页

献血热线:96614
监督电话:0571-57888000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建业路789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392号 ICP备案号:浙ICP备05079811号

2017 浙江省血液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广东穿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

X

* 手机号:

* 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