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你我身边的爱心故事” ——抗击新冠“全国先进个人”陈海建献血记

来源:台州中心血站 作者:文:张哲约 发布时间:2020-10-10


20209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样的场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看电视画面,但是就有这么一个温岭人,他不仅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而且在大会上受到隆重表彰,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就是陈海建,温岭市智科机电有限公司职工、温岭市火速志愿队副队长。

2007年加入温岭市火速志愿队后,陈海建曾参与了数不清的志愿服务活动,“暖心腊八粥”、“暖心蛋糕”、“爱心结对”、“爱心面包”等等。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当谈到投身公益这种“吃力又不讨好”的事业时,陈海建有自己朴素的看法,“举手之劳,就要尽己所能的去完成”。翻开他的微信朋友圈,没有晒旅行、秀美食,也没有诗和远方,只有与志愿者们参加火速公益、乐善助困的日常点滴。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温岭市所有公交车、出租车停运,且道路交通管制,部分低保户尿毒症患者出行受阻。陈海建牵头发起了“蓝红丝带·火速相伴”志愿服务活动,风雨无阻、义无反顾地接送各地30余名尿毒症患者往返医院370余次,接送里程逾2万公里。在参加公益的过程中,陈海建也能每每收获感动的瞬间,在送一位尿毒症阿公去做透析的路上,老人告诉他,“要是去不了医院,可能就是在家干熬着等死了。” 阿公的话给他触动很深,也让他感受到了自己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的。正如高尔基所说:“感到自己是人们所需要的和亲近的人——这是生活最大的享受,最高的喜悦。这是真理,不要忘记这个真理,它会给你们无限的幸福。”

作为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陈海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默默坚持无偿献血14年之久的固定献血者,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获得者,累计参加献血23次,献血量达9200毫升。

回忆起自己初次献血场景,他感觉还是历历在目,就像刚发生的一般。200678日,一名 20岁青葱少年与献血车的一次偶然擦肩,突然便萌发了捐献热血的念头。“当时被献血车前的广告宣传牌吸引,也没多想就走上了献血车,由于没有经验,也不知道第一步该做什么。上车后还是有一些紧张和忐忑,但心里提醒自己,只是试一试而已。当成功完成第一次捐献并走下献血车的那一刻,感到浑身的轻松和愉悦。”

从那以后,他就和无偿献血许下了长久之约,每间隔6个月献一次,坚持不懈、风雨无阻。其实陈海建并不住在温岭市区,工作的地方离温岭的固定献血点也有十几公里的路程。“最早的那个时候都是坐公交车过去献血,车次不是很多,来回路上往往要耗费1个多小时。”陈海建从事的是机电配件检测工作,忙碌的车间流水工作有时连接个电话也不大方便,碰到企业生产任务重的时候,周末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参加献血的时间又要与温岭固定献血屋的开放时间衔接上,因此对他来说,能抽出时间完成一次献血也十分不容易。尽管如此,每次献血间隔期一满,他又风尘仆仆地赶过来,加入到这项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中去。为了保证献血的成功率,他严格按照宣传册上关于献血前注意事项的介绍,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尽量避免不能献血的情况发生。 

虽然,他常常“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其他一切随缘”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对于参加无偿献血这种公益行动,他还是有一个“小目标”的,那就是每年至少参加2次献血。上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没能献成血,他心里始终“耿耿于怀”。他说,“捐献血小板不用间隔半年时间,等间隔期满了,我一定再到血站去献血小板,这样今年才能不留下遗憾。”在他的影响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他也因此结交了许多积极、善良的朋友。他说,“一人献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

对于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接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表彰,当身边人问起接受表彰时的感受,陈海建坦然一笑:“当时挺激动的,见到了钟南山院士和那么多抗疫英雄,但回来后就逐渐平静了。这个荣誉不只属于我,也属于火速志愿队,是对大家共同的激励。这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时间允许,我会在公益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返回
返回首页

献血热线:96614
监督电话:0571-57888000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建业路789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392号 ICP备案号:浙ICP备05079811号

2017 浙江省血液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广东穿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

X

* 手机号:

* 验证码:

确定